帮你快速找医生

微创和精准——“机器人时代”的仁济医院胆胰外科

2015年05月01日 131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微创和精准,是当代外科的主题和追求的理念。随着先进的腹腔镜设备的应用,以及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而且借助腹腔镜器械的精细和手术术野的放大,很多操作更加精细,使得精准外科技术成为可能。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在科主任王坚教授带领下,将微创和精准外科理念运用于复杂的肝胆胰手术中,全面开展各项微创手术与技术,例如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等高难度微创手术,在治愈患者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创伤,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保证。

       然而,由于胆道和胰腺的解剖位置深,周围血管丰富,切除难度大,而且切除后需要与肠管精确吻合,所以一直是微创手术的瓶颈,尤其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国内一直处于缓慢发展与探索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中心能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一年多来,胆胰外科在王坚教授带领下,勇闯手术禁区,不断挑战高难度手术,已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但腹腔镜下的胰肠、胆肠或肠肠等吻合口重建一直是腹腔镜胆胰手术的难点,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开始阶段医务人员需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对医务人员来讲是种身心与意志的挑战。

       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依靠其三维成像,10倍图像放大,颤动消除技术等,解决了复杂腹腔镜胆胰外科手术的瓶颈。该系统通过远程的操纵台、专用的手术器械、高清的腔镜设备,使该系统“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区域,能做人手不能做的动作”,成为了目前微创外科发展的最先进领域。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可以360度旋转,使得缝合变得精确和便捷,同时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更准确的影像系统,使得手术更加的精细、精准、精确,术中出血更少,最终达到术后快速康复,在胆胰外科手术中体现其独特的微创优势。该手术系统由于解决了传统腹腔镜在视野、操作器械灵活性等方面局限,拓展了腔镜外科领域,突破了腹腔镜外科发展受限的瓶颈,使得胆胰微创外科向实用性、疑难性、高危性的大型手术延伸。

      “虽然胆道和胰腺位置深而且隐蔽,操作空间又狭小,但是因为机器人灵活转动的内腕,可以轻松地完成分离、止血、缝合等操作。而且机器人的左右手很灵活,比如‘左手’拿双极电凝,‘右手’拿超声刀或持针器,同时开弓,病变切除更加迅速、吻合更加精确。”王坚教授说。

       但王坚教授也认为,虽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给患者带来福音,但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操作机器人手术,要求外科医生有精准的局部解剖知识、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在传统手术中碰到大出血,医生可以立即用纱布堵住止血。而这在机器人手术中是不可想象的,为了避免大出血,外科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非常有把握,这对主刀医师解剖的熟悉程度、手术的精确程度要求非常高。

       仁济医院胆胰外科成立一年半以来,在科主任王坚教授的带领下,将“微创为核心的精准外科理念”运用于复杂的肝胆胰手术中,借助微创、内镜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通过精确术前评估、精细术前准备、精密手术规划、精准手术操作和精良术后管理,在治愈患者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创伤,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保证。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机器人胆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机器人保脾胰体尾切除、机器人联合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机器人肝叶切除等。随着越来越多机器人手术的成功施行,标志着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已经全面进入了“微创和机器人时代”,以微创为核心的精准外科理念,将通过全面结合机器人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