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科性黄疸
2021年08月21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专家简介:施宝民,中德双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同济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擅长普外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肝胆胰脾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及胃肠肝胆外科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案例回顾:
2021年6月的某天,62岁的李张大爷因全身皮肤黄染在家人陪伴下来我院急诊就诊,到急诊时病人已伴有高热,嗜睡等症状,生命体征已有不稳定倾向。急诊检查提示: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
初步诊断为:
1、感染性休克
2、阻塞性黄疸
3、胆总管结石
接到通知的肝胆外科医师查看患者后决定急诊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抢救患者生命。在告知患者家属病情严重性并取得知情同意后,立即在急诊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痊愈出院。
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病人因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就诊,在明确为黄疸后,积极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检查,确定引起黄疸的原因。是外科性黄疸还是内科性黄疸?一般而言在临床上我们常把那些由于肝内外胆道梗阻造成胆汁流体动力学发生改变所继发的黄疸,称为外科性黄疸。简而言之,外科性黄疸一定是由于梗阻所导致的,多需要外科手术,而梗阻并不一定导致外科性黄疸。
下面将临床常见的导致外科性黄疸的疾病做一简介。
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石症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发或继发于肝内外胆管的结石均可引起胆道梗阻,从而导致胆汁不能顺利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肝脏,引起黄疸。此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一旦明确诊断,多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祛除病因方可。目前常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结石的大小、数量、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术式,主要的术式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良恶性肿瘤 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恶性肿瘤、胆道的良性肿瘤等均可侵犯胆管,引起梗阻,继发黄疸。一旦明确此类疾病,发现胆道梗阻,梗阻近端的胆管扩张即可诊断为外科性黄疸。一经确诊,如无无远处转移、血管侵犯时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他常见的导致外科性黄疸的疾病有:胆总管囊肿、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狭窄、寄生虫等。一般而言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梗阻解除后黄疸也随之消退。
总之,一旦出现黄疸的症状,应及时就诊。积极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结合珠蛋白及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 .y-谷氨酰转肽酶(y-GT)水平及比例,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肝癌肿瘤标志物;尿常规:检测尿血红蛋白、尿胆原水平;便常规:检测大便颜色、尿胆原水平等)、无创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磁共振成像等)有助于明确导致梗阻的原因,在明确诊断后及时在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